正式發(fā)布!微束分析四項國家標準
以下為您分別簡要解讀這四項最新推薦性國家標準—— 微束分析 電子探針顯微分析(EPMA) 術語》 (標準號:GB/T 21636-2021) 本標準為修訂采標標準,采標自ISO 23833:2013。 電子探針顯微分析(EPMA)是一門綜合性的技術,涉及物理、化學、電子學等廣泛術語。本標準只限于定義電子探針顯微分析(EPMA)、能譜儀(EDS)顯微分析標準化實踐中使用和直接有關的術語,包括電子探針顯微分析用一般術語定義;描述電子探針顯微分析儀器的術語定義;用于電子探針顯微分析方法的術語定義。本標準的大部術語也適合于能譜儀顯微分析。 第一版EPMA術語2008年發(fā)布以來,對EPMA、EDS顯微分析相關術語的規(guī)范起到重要作用。為了增加新技術發(fā)展提出的新術語和對第一版相關術語進行補充和修改,ISO于2013年發(fā)布了EPMA術語修訂版(第二版)。本標準修訂是根據(jù)第二版進行等同采標。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: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。 主要起草人:曾毅 、李香庭 。 《微束分析 用于波譜和能譜分析的粉末試樣制備方法》(標準號:GB/T 41074-2021) 本標準為制定采標標準,采標自ISO 20720:2018。 本標準規(guī)定了使用安裝在EPMA或SEM上的能量色散譜儀(EDS)或波長色散光譜儀(WDS)分析粉末中的顆粒時的樣品制備方法。根據(jù)分析目的和粒度,對粉末顆粒分析的制備方法進行了分類。本標準適用于直徑大于100nm且直徑小于100μm的無機物顆粒。它只適用于“普通”粉末的分析,這意味著它不包括特殊應用的程序,如法醫(yī)或痕量分析。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: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、核工業(yè)北京地質研究院 、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。 主要起草人:陳振宇 、范光 、毛騫 。 《微束分析 薄晶體厚度的會聚束電子衍射測定方法》 (標準號:GB/T 20724-2021) 本標準為GB/T 20724-2006的修訂標準。 本標準規(guī)定了用透射/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測定薄晶體試樣厚度的會聚束電子衍射(CBED)方法。適用于對線度從幾納米至幾百微米、厚度在幾十至幾百納米范圍的薄晶體厚度測定。主要內容為:CBED技術測量薄晶體厚度的方法概述、適用的材料試樣、實驗方法與基本步驟、數(shù)據(jù)的分析計算以及不確定度等,可供廣大分析人員參照執(zhí)行。 目前我國在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、大型企業(yè)和各地分析測試中心等實驗室已裝備了大量透射電鏡/掃描透射電鏡(TEM/STEM),開展相關應用。對應的國標GB/T20724- 2006已經發(fā)布多年,在此期間,材料研究水平以及儀器設備均有極大進步。因此,對GB/T20724- 2006進行修訂具有現(xiàn)實的重要意義。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:北京科技大學 、中國航發(fā)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。 主要起草人:柳得櫓 、婁艷芝 《微束分析 電子背散射衍射 鋼中奧氏體的定量分析》 (標準號:GB/T 41076-2021) 本標準為制定標準。 本標準規(guī)定了采用電子背散射衍射(EBSD)測量鋼中奧氏體含量和形態(tài)的方法。本標準主要技術內容包括術語和定義、原理、設備、取樣、試樣制備、校準與核查、測量、數(shù)據(jù)分析及檢測報告等。 奧氏體存在于很多鋼中,如低碳鋼、中碳鋼、低合金鋼等。近幾年奧氏體尤其在TRIP鋼、QP鋼、TWIP鋼等低合金高強汽車板里應用很多。奧氏體在變形過程中會部分發(fā)生馬氏體相變,其含量及轉變量會直接影響到材料強度和延伸率的提高程度。轉變量主要由奧氏體形態(tài)決定。因此,奧氏體的含量和形態(tài)直接影響了這些高強汽車板的服役性能。 國內目前主要使用YB/T5128-2006《鋼中殘余奧氏體定量測定 X射線衍射儀法》測量奧氏體含量。該標準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:1)適用于無取向的鋼;2)對形態(tài)無法表征。 背散射電子衍射法(EBSD)在測量奧氏體含量時不受取向的影響,并且可以對奧氏體的形態(tài)進行表征,其測量結果對高強汽車板的研發(fā)有著很重要的指導意義,同時也可以作為該類產品的一項重要指標來監(jiān)督產品質量。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:首鋼集團有限公司 、牛津儀器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 、鋼鐵研究總院 。 主要起草人:孟楊 、鞠新華 、崔桂彬 、楊小鵬 、李繼康 、張玉成 、陳鷹 、尹立新 、任群 、嚴春蓮 、其其格 、賈惠平 。